西安家教:文明交往视域下的古代塞浦路斯
发表日期:2023-02-13 | 作者: | 电话:166-1980-1137 | 累计浏览:
2月13日,光明日报在《世界史理论》第14版刊登了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一带一路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何志龙的文章《文明交往视角下的古塞浦路斯》。文章指出,古代文明的交流开启了塞浦路斯文明的进程,促进了塞浦路斯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塞浦路斯独特的文化特征。
塞浦路斯被称为地中海的“金钥匙”,东西方不同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凸显了塞浦路斯作为桥梁的重要作用。古代文明的交流开启了塞浦路斯文明的进程,促进了塞浦路斯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塞浦路斯独特的文化特征。
阿拉西亚王国和塞浦路斯弥诺斯人的出现
古代塞浦路斯盛产铜,因此有“铜岛”之称。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早期,塞浦路斯先后出现了Kirokiti亚文化、Sotra文化、Hermite文化和Fili亚文化,这些村落文化的出现都与移民有关。其中,菲利亚文化与安纳托利亚难民的定居有关,他们带来了青铜冶炼技术,标志着塞浦路斯进入青铜时代。在菲利维亚文化时期,塞浦路斯与叙利亚和希腊有着频繁的接触,特别是在公元前2500- 1650年,塞浦路斯与克里特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塞浦路斯的拉皮奥斯、费尔诺斯等地,出土了这一时期克里特岛的杯子、花瓶、匕首等物品,克里特岛也出土了这一时期塞浦路斯铸造的金币。
青铜时代晚期,塞浦路斯出现了最早的王国——阿拉西亚王国,首都在恩科米(今萨拉米斯附近)。根据古埃及阿玛纳的档案记载,阿拉西亚国王与埃及法老和乌加里特国王有书信往来,承诺用塞浦路斯铜换取古埃及的金银饰品和各种奢侈品,如一张镶嵌黄金的乌木床和一辆金色马车。阿拉西亚王国与古埃及和乌加里特贸易频繁,视赫梯人为仇敌。国王还拥有一个港口和一支舰队。
阿拉西亚王国与邻国交流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塞浦路斯-弥诺斯文字的出现。这种文字是公元前1500年克里特岛的线性文字A传入塞浦路斯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字。它经历了从第一阶段的80个字母到第二阶段的60个字母的演变,第三阶段的文字是在乌加里特的一块石碑上发现的。据信,塞浦路斯在这一时期与克里特岛联系很少,但与乌加里特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有许多克里特商人住在乌加里特。他们可能在商品交易中使用克里特岛的线性字符A,Ugarit商人将其引入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弥诺斯文字已经在岛上使用了三个多世纪。直到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之交,塞浦路斯才被“海上民族”劫掠破坏,随着阿拉西亚王国的衰落而逐渐消失。塞浦路斯-弥诺斯文字的出现适应了塞浦路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社会发展和以大量出口铜为特征的对外贸易的需要。是塞浦路斯社会文化的一大进步,是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典型范例。
塞浦路斯的“后迈锡尼文化”
早在公元前14世纪,迈锡尼的阿卡亚人就开始向塞浦路斯移民,主要定居在恩科米、田可(今拉纳卡)和伊达里昂,塞浦路斯北海岸的一条狭长地带至今仍被称为“阿卡延海岸”。来自阿卡亚的移民把迈锡尼物品运到塞浦路斯,然后运到叙利亚和埃及。后来,大量的迈锡尼物品被塞浦路斯工匠仿制,然后运往东地中海各地,而塞浦路斯的铜和木材则源源不断地运往迈锡尼。
随着迈锡尼文化的衰落,更多的希腊人开始迁移到地中海东部。随着阿拉西亚王国的衰落,希腊移民建立了许多类似希腊城邦的定居点,塞浦路斯的历史进入了王国时期。希腊移民改变了塞浦路斯的人口结构,希腊人成为塞浦路斯的主体。希腊移民说阿卡亚-多里亚方言,使用塞浦路斯音节字母,这被认为是从迈锡尼语音字母演变而来。
塞浦路斯早期的崇拜也深受古希腊的影响。早在公元前3000年,塞浦路斯人就开始崇拜生育女神,后来以希腊女神阿芙罗狄蒂的名字传承下来。在塞浦路斯的传奇故事中,阿佛洛狄忒已被本土化为诞生在塞浦路斯佩福斯海岸白色悬崖下的海浪中,至今仍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其他希腊神也被引进到岛上。虽然各地的崇拜有所不同,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高度一致的:都去希腊的宗教中心和阿波罗圣地祭祀,这与希腊城邦的情况非常相似。
塞浦路斯各王国仍采用希腊王位世袭制,国王是最高祭司、法官和军事统帅。人们的日常用品大多是迈锡尼式的器皿。迈锡尼文明在希腊衰落后,在塞浦路斯出现了一个“英雄时代”。第一批希腊移民在岛上建城的传奇故事很多,迈锡尼文化在塞浦路斯延续了两个多世纪,通常被称为“后迈锡尼文化”。
邻国统治下的塞浦路斯文化交流
从公元前8世纪末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塞浦路斯的移民交流让位于周边列强的征服和统治。塞浦路斯经历了公元前709年亚述人的征服,公元前560年埃及人的占领,公元前525年臣服于波斯,公元前332年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盟友,公元前323年托勒密、安提阿和塞琉古之间的斗争,直到公元前294年托勒密最终掌权,历时两个半世纪。在亚述统治时期,塞浦路斯仍然保留了浓厚的迈锡尼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古代塞浦路斯与埃及交往密切,形成了独特的塞浦路斯雕塑艺术,其特点是宽脸、大而突出的眼睛、薄嘴唇和巨大的鼻子。
波斯对塞浦路斯的统治相对宽松,各王国可以自由前往希腊参加各种宗教文化活动。萨拉米斯国王埃瓦戈拉斯一世将希腊音标引入塞浦路斯,刻在他的硬币上的赫拉克勒斯雕像具有典型的普拉希特斯特征。在这一时期,其他希腊神也常见于塞浦路斯王国的硬币上。在诸侯国中,伊皮亚的富尼宫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的艺术特色。
亚历山大大帝将塞浦路斯国王视为忠诚的盟友,给予他们更高程度的自治权,甚至铸造金币。托勒密王朝更看重塞浦路斯的军事战略价值,派驻的雇佣兵主要来自希腊城邦。希腊雇佣军将“Koinon”(城邦联盟)制度带到塞浦路斯,后发展为“Couprie Onkoinon”(塞浦路斯联盟),成为各王国解体后塞浦路斯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促进了塞浦路斯的社会发展。
罗马拜占庭统治下的宗教交流
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开始统治塞浦路斯三个多世纪。在此期间,基督教开始传入塞浦路斯,独立的使徒教会成立。公元45年,使徒巴拿巴和保罗受安提阿教会派遣,开始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旅行布道,罗马帝国驻塞浦路斯总督保罗皈依基督教,这是罗马贵族接受基督教的第一例。公元47年,使徒巴拿巴再次来到塞浦路斯,并在其直属建立了使徒教会,这是最早的基督教会之一。拜占庭时期,塞浦路斯的教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希腊东正教深入人心,成为塞浦路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建了许多大型宗教活动场所,城市随着教区发展,行政区划也是教区的延伸。这一时期的教会既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世俗事务的管理者。
卢格南王朝时期塞浦路斯的东西方交流
1192年,盖伊在塞浦路斯建立了卢格南王朝,卢格南王朝统治下的塞浦路斯参加了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4世纪中叶,卢格南王朝进入全盛时期。国王彼得一世大力倡导十字军东征,建立了带剑骑士团,多次进攻埃及,掠夺小亚细亚沿海。为了获得西欧封建领主的支持,彼得一世两次前往欧洲宫廷游说。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他在罗德岛组织了一支远征军,掠夺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彼得一世后来死于王朝内斗,卢格南王朝走向衰落。
十字军东征后,塞浦路斯成为欧洲在东地中海的最后堡垒,沟通东西方的桥头堡作用更加突出。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和比萨人在塞浦路斯享有贸易特权,塞浦路斯东南部港口城市法马古斯塔已经发展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同等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此时,从东方运往西方的货物增加了10倍。欧洲商人从地中海东部城市购买的商品,如珠宝、金银器、陶器、玻璃制品、天鹅绒、驼绒、毛皮、生丝、棉花、纺织品、染料、香料、蔗糖、明矾、芦荟等。,通过塞浦路斯的港口运往欧洲,欧洲的货物在塞浦路斯停靠后也运往地中海东部的港口城市。塞浦路斯是欧洲商业组织的总部,也是欧洲商人从事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此外,欧洲基督教朝圣者也从塞浦路斯乘船前往耶路撒冷。正是吕格南王朝的宫廷将唐代的锥形女高帽和尖头鞋引入西方,引起了西方学者对塞浦路斯参与国际交流的关注,从而影响了历史进程。总之,文明交流赋予了塞浦路斯特殊的文化品格,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